
官方公众号
扫一扫关注我们

官方微信小程序
使用微信APP扫一扫
时代的一粒沙,落到机构,特别是托育早教机构的头上,就成了一座移不开的山!
若是没有向死而生的觉悟,托育行业难以在逆境中找到真正的出路——无论是机构,还是机构的从业者们。
疫情当前,第一批扛不住的企业已经开始倒闭了。
2 月 6 日,成立 14 年,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 PHP 培训学校“兄弟连”谢幕。
2 月 9 日,北京K 歌之王与 200 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。
业内人士判断,即使等到 4 月份战胜新冠、5 月份全面复工,估计很多家长还是会在观望之中,家庭还是会选择延迟入托。那么,托育人要如何从原本顺应国情大势的政策利好中,转变思维寻求转机呢?
2019 年托育行业的大势
托育是一种针对 3 岁以下婴幼儿的机构教养模式,有别于亲子教养(全职父亲或母亲看管)、隔代教养(长辈或祖辈看管)、保姆教养(家政或阿姨看管)的专业的教养模式。
在这个春“劫”之前,作为托育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家卫生健康委, 积极的响应了国务院要求,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 1 月 4 日刚刚
宣布了《中国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》项目的启动。在社会大量缺少托育机构的情况下、国家积极出台政策鼓励民间
资本开办托育机构,让大量的资本基金、托育品牌、托育机构涌入这个赛道。
此外,因“4+2+2”家庭结构逐步成型,导致托育已然成为民生刚需。截止 2019 年 12 月 31 日,中国 3 岁以下婴幼儿总数超过 5000 万
名;从 2017 年全面二孩放开之后,2019 年,全年出生人口 1465 万人,人口出生率为 10.48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.34‰;而近两年我国“二孩”占新出生人口比始终保持在 50%左右,且我国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,加之国家“二孩政策”,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就成为了一个社会民生的问题!
本来,中国 3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育市场发展刚刚起步,腾飞之局已然成型。却因为这次疫情,在发展最速度的阶段,被迫按下了“暂停”键。
2020 年托育行业现状
1 月 28 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做好托育机构相关工作的通知,《通知》指出,各类托育机构可依法暂停开展收托、保育服务,具体恢复入托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。
现状下,还有多少托育机构能够坚持住?如果疫情持续到 5 月份,家庭对于婴幼儿入托这件事情,还会有一个持续的观望周期。这个周期我们假定为 1 个月的话,那么这期间,恐怕会有 60%以上的托育早教机构(非公办)迫于“三座大山”的压力关门或宣告破产!
第一座大山是房屋租赁费用。3 岁以下的婴幼儿照护,除了家庭场景和机构场景,不可能由其他场景替代。即使现在不能营业,疫情结束后,3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育服务,还是要回归实体、回归到线下面对面互动式的交流和照护。而这期间,房租的费用怎么办?
第二座大山是员工薪资费用。托育机构要按照标准岗位配置相关技能人员,疫情之下,不可大裁员;那么这些人员即使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,在机构停工停产的阶段,正所谓自身都难保,如何保障员工的权益呢?
第三座大山,也是随时能够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就是潜在的婴幼儿学员退费。机构之前都是预收费,特别是早教,都是预收半年、全年的学费,而对于托育而言,2020 年九月份上幼儿园的这一批学员,一定会要求退还同周期的学费的。.这部分一旦产生群体事件,后果不堪设想。
结合上述对于整个托育产业的分析和认知,更切身体会到全国1000 家以上托育早教机构(非公办)所面临的处境和困难,为了让所有的托育人、早教人真正的携手自救;让整个产业的机构都能够在整个疫情过程中“向死而生”,笔者总结了下列的解决方案,愿抛砖引玉与行业共享。
托育行业自救的机会和误区
在疫情之前,托育早教赛道,这是一个典型的“现金牛”行业, 而在疫情之后,由于全民管控,机构停止营业,这成了资金流断裂的高风险行业。在封城、封路、停产、停课等全方位防疫措施的大背景之下,没有任何一个托育人,可以做为“局外人”,更没有任何一家托育早教机构可以幸免于难。没有现金流,就是死路一条。
开源,是首先要去想的事情,在疫情导致机构全面停产停课的情况下,能够有什么样的创收手段吗?线上课程服务?实体玩教具用品售卖?宝宝防菌、护理、洗手液的售卖?入户早教的模式探索?
突发的疫情,已经让无数的托育早教机构的投资人和从业者,陷入沉重冲击和严重恐慌当中,可是这个过程却也同时能够让大家从疲
于增长的重复性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,想一想方向和战略上的问题!
笔者认为,越是在生死时刻,越忌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很多机构匆匆忙忙用美拍、抖音等拍摄不够专业的线上课程, 目的在于先把学员维护住不产生退费。可是,线下实体转战线上,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,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或拍摄几段简单的视频,就能够完成的。
从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,在托育产业集团看来,对大型机构来说很有必要!由于有着总部的盈利模式支撑和系统课程支撑,在线下业务停摆的情况下,利用可持续性的线上产品,不断扩充线上课程产品的种类,才能保障旗下每个机构的生存空间。但这并不意味着,所有机构都适合上线在线课程,慌张匆忙地转型线上更会加速倒闭的过程。
线下机构可以做到盈利,财务模型很清晰。疫情的影响是断几个月现金流,但线上教育很多时候盈利模式还不清晰,线下机构和线上机构需要的能力完全不一样,线下为主的教育机构要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各是什么,不能盲目转型。
那么,疫情阶段,线下产业中原本的优势,是否可以结合线上共同发挥呢?
未来,没有纯线下的生意
其实,这一次的疫情,会让各行各业迎来线上线下的彻底融合, 无一例外!而这,也是我们国家的商业模式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!
在这里,可以借鉴一下托育产业集团“小爱课堂”的模式。小爱课堂从 2 月 1 日开始正式上线,总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 2 万名,是目
前在线早教中表现非常好的佼佼者。
小爱课堂是由北京托育产业集团,为应对疫情影响而迅速响应成立的线上知识服务平台,专注 0-6 岁婴幼儿家庭科学教养的知识服务平台。在上游产品端,“小爱课堂”集各家之所长,通过托育产业集团十数年的实践运营经验,开通《疫情期,托育机构如何逆向自救》的直播课程,为 B 端的托育早教机构提供服务,同时通过与《兰海说成长》、《逗芽成长管理营》、《蓓蓓乐家庭音乐会》、《七点十分早教》等优质内容方开展联盟合作,丰富线上C 端课程产品。
在下游销售网络,采用二级分销制,能够在十几天内,联动全国线下 600 余家托育早教机构以及机构在册的数十万家长,用最快的时间,形成以社群成交为主的粘度较大的分销网络。
小爱课堂将一切可以接触到托育早教机构的家长、员工、潜在客户,都变成了分销合作的推广员,形成病毒式裂变传播,共享“服务产品化”所带来的利益。通过这种模式,既能帮助线下机构与学员家长之间形成共同的利益链条,加强关系链接;又能够将线上的社群增量用户,在疫情结束后引流到线下托育早教机构进行转化,形成了线上线下的生态闭环,从而成为了危机中托育行业转型的经典案例,做到了疫情之下的逆向自救。
丘吉尔曾今说过非常著名的话: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! 在中国,也有一句古话,叫做:大难大福,大疫大机!
从托育赛道的热捧,到今天疫情期紧急刹车,短期来看,会快速的淘汰掉一批抗风险能力弱的机构,促进一批有前导意识的企业,加快产业数字化的升级;2020 年的下半年,会是消费压抑后的势能释放高峰。
从中期来看,这次疫情让更多的人回归家庭,回归对于孩子的关注,能够有效提升今年的新出生人口总数。
从长期来看,如果说非典开启了消费互联网时代,那么 2020 年的新冠之后,有望加速托育产业数字化进程和人群经济共享数据的整合,开启产业互联网时代。
加上中长期,我们国家更是把托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完成,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求,2020 年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初步建立,2025 年相关政策标准规范要达到基本健全。
作为一名托育早教的从业者,是时候做出选择和改变了;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已经由不得半点的犹豫和焦虑了。
向死而生!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
最受网友关注品牌